尽管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,但数据分析思维却相对稳定。无论 GPT 如何快速发展,我们都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思维,更好地驾驭它,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我们不要把 GPT 当成一个简单的工具,也不要把 GPT 当成一个增强版的搜索引擎,更不要把它 GPT 当成一个打发时间的聊天机器人,而要把 GPT 当成自己的得力助手,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调教它。
【资料图】
当你给 GPT 安排任务的时候,把相关背景说得越清楚,具体要求提得越明确,它执行起来也会越符合你的期待。
我们可以把数据分析的 9 种思维,类比为一座房屋的 3 个部分:
一、地基部分 (目标思维、对比思维、细分思维)确保了房屋的 牢固性 ,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状和看见差距。
二、支柱部分 (溯源思维、相关思维、假设思维)确保了房屋的 稳定性 ,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分析原因和洞见可能。
三、屋顶部分 (逆向思维、演绎思维、归纳思维)确保了房屋的 完整性 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和预见指数。
接下来,我逐一运用数据分析的 9 种思维,希望能帮你更加轻松地驾驭 GPT 。
一、地基:理解现状,看见差距
1. 目标思维
在「如何 3 步用好 GPT ?」这篇文章中,我介绍了目标思维的 3 种方法: 正 确地定义问题、 合 理地分解问题、 抓 住关键的问题,简称为「 正合抓 」。
如果目标不对,就算做再多事,最终也是徒劳的。因为一旦目标错了,就如同南辕北辙,我们越努力,结果反而可能越糟糕。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,还安慰自己说,我一直都很努力啊,这是一种遗憾,更是一种悲剧。
没有目标思维的人,往往把困难放在第一位,认为困难是不可逾越的,结果限制了自己的成长。
而拥有目标思维的人,面对困难的时候,会积极想办法去寻找资源,努力克服困难,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。
比如,把目标思维应用到学习 GPT 上面,目前在国内还无法正常访问 GPT 的网站,有些人就卡在这里不动了,也不去想办法解决,还停留在「道听途说」的阶段。而有些人则会积极探索,找到并使用魔法软件,注册 GPT 网站的账号,或者找到类似的网站,亲自去尝试和实践,而不是选择做一个「伸手党」。
目标就像指南针,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,让我们知道要解的是什么题,并启发我们如何解题。
当一个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,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,也会选择更加从容地应对。
比如,埃隆·马斯克的目标是移民火星,虽然 SpaceX 公司发射的火箭爆炸了,但他并没有气馁,而是表示从中学到了很多,并宣称很快就会进行下一次实验。
想想我们自己遇到的那点问题,能比移民火星更难吗?
让我们望而却步的东西,也许并不是问题本身,而是我们的目标还不够清晰和坚定。
2. 对比思维
对比不同的提问方式,设置不同的角色背景,得到的回答可能大不相同。
比如,同样是解释哥德巴赫猜想,对一个数学系的研究生来讲,可以说数论、组合数学等专业词汇。
但是,对一个 8 岁的小学生来说,就要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。
另外,针对同一个问题,不妨再对比一下其他 GPT 模型的回答。
比如,下面是 Claude 的回答:
从上面的对比分析来看,我觉得 Claude 的回答比 ChatGPT 3.5 版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。
兼听则明 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你还可以再问一问 GPT-4、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,然后经过对比分析,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3. 细分思维
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大问题,我们可以运用「分而治之」的细分思维,采取「各个击破」的策略,把它分解为几个相对较简单的小问题,然后利用 GPT 来逐步进行解决。
例如,我想用 GPT 辅助我写一篇深度文章,如果只是告诉它一个主题和字数的要求,结果很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,后期修改会非常麻烦,甚至还不如自己直接重新写一篇。
但是,如果我把写文章这件事拆分成几个步骤:
首先 ,让 GPT 帮我生成文章的大纲,并对大纲进行优化调整,确保与自己的预期相符。
其次 ,让 GPT 按照大纲扩展相应的内容,此时可以适当进行修改润色,把它变成一份更加详细的大纲。
然后 ,让 GTP 根据上面修改润色之后的详细大纲,分段生成相应的文章内容,并扩展相关的案例等信息。
按照上面的步骤,经过反复修订和优化,文章的质量就会得到显著提高。
例如,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先让 GPT 初步生成文章的大纲,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,对文章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。
……
接下来,我让 GPT 继续扩展目标思维的大致内容,并以此类推,从中获取对自己启发的信息。
接下来,我再让 GPT 具体举例说明目标思维的应用,并运用「远交近攻」的方法,优化提示词,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润色,增加个人特色。
我觉得写文章不能大段采用 GPT 直接生成的内容,否则就容易丢失个人的特色,长此以往,可能对自己和读者的帮助都不大。
所以,我尽量在文章中加入更多经过自己思考的东西,体现自己的想法和感悟,包括自己的实践和经验,这些都是 GPT 目前还无法直接生成的。
因此,我实际写出来的文章内容,与 GPT 生成的内容差异还是比较大的。
假如未来有一天,我能训练出一个数字虚拟化身,把我过去所有的聊天记录、我写过的所有文章和书籍、我拍过的所有照片和视频、我记录的所有时间、情绪和习惯等,全部用来训练 GPT,让它比我更加了解我自己,还能模仿我的语气,生成我想表达的内容。到那个时候,它就像是我的分身,将会彻底改变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。
二、支柱:分析原因,洞见可能
4. 溯源思维
要想得到更加准确的回答,我们需要不断追根溯源,找出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,或者找到客户真正的需求。
模糊的指令,只能得到模糊的回答。 比如:给我写一份数据分析报告。
因为这个需求很模糊,就算 GPT 很强大,它也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开始,所以它会反过来问你:请问您需要分析什么类型的数据呢?
下面我们把需求描述得稍微更具体一些,比如:给我写一份关于 GPT 的数据分析报告。
这样 GPT 的回答就会更符合我们的需求,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根溯源,针对某个点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,当你的描述越具体,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具体的回答。
所以,你需要 学会提问 ,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项重要能力。
在使用溯源思维的时候,如果你看不懂 GPT 的回答,还可以发送这样一段话:
我想把你刚才输出的这些内容,解释给 8 岁的小学生听,要保证小学生也能听懂,请重写你刚才输出的内容。
当你对 GPT 的回答有了初步的了解,但是又不确定自己理解对不对,可以把自己总结的内容再发送给 GPT,并且问它: 你看我这样理解对吗?为什么?
历史上,苏格拉底就是通过连续追问,让人更加理性地思考,并从中发现谬误、拓宽思路、获得启发,最终得出有用的结论。
5. 相关思维
运用相关思维,给 GPT 提供一些相关的事物,让它生成类似的结果,这样更容易从中找到灵感。
比如,我想给文章起一个恰当的标题。
如果我给 GPT 再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示例,得到的结果通常就会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。
我根据 GPT 输出的标题,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,最终决定把这篇文章的标题修改成:如何用 9 种思维轻松驾驭 GPT ?
因为我相信,学会运用数据分析的 9 种思维,可以明显提高使用 GPT 的效果,从而更加轻松地驾驭 GPT,让它为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6. 假设思维
运用假设思维,通常有 3 个步骤: 大胆假设、小心求证、做出判断 。
大胆假设,是指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,挣破旧思想的牢笼,大胆地去猜测,换个角度去看事物。这就好比开锁,手上有很多钥匙,假设这个钥匙打不开,就马上换一个。
小心求证,是指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,去检验和实践,用一种严谨务实的态度去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
多少好答案,都在等待一个好问题。 一方面,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好问题,让 GPT 给出好答案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可以让 GPT 来帮我们提出好问题。
假设你还是不明白,可以让 GPT 通过类比、举例等方式进行讲解。
下面以一个场景为例。
我们可以比较 ChatGPT 和 Claude 的回答,并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,对 GPT 给出的回答进行检验,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按照统计学的检验方法,先假设这位女士不能品尝出不同奶茶的区别,如果这位女士只喝一杯茶,那么她即使无法区分,也有 50% 的机会能够猜对茶的种类。
如果是喝 2 杯茶,她仍然猜对的概率是多少呢?
答案是 50% 的平方,也就是 25%,这个可能性感觉还是比较大的,还是不能相信。
以此类推,继续给她喝第 3 杯,第 4 杯,第 5 杯……假设这位女士连续 5 次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,那么她猜对的概率有多大呢?答案是 50% 的 5 次方,约等于 3.1%,这个概率就比较小了。
这就好比小明考试只考了 98 分,你能说他纯粹是因为运气好吗?显然不能。
于是,我们可以做出判断:因为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质疑这位女士,所以拒绝前面的假设,认为这位女士确实能够品尝出不同奶茶的区别。
著名统计学家 费希尔写过一本书叫《实验设计》,他详细讨论了这种实验的各种可能的结果,并计算出了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,因此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。
三、屋顶:预测未来,预见指数
7. 逆向思维
当 GPT 的回答太过笼统时,你不妨试着运用逆向思维,从反方向进行提问。
比如,你问 GPT:如何获得成功?
上面的回答看起来平平无奇,很多都像是一些正确的废话。
但是,如果你反过来问 GPT:如何才能失败?
成功的道路因人而异,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。但在失败的人身上,却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和规律。如果我们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避免犯类似的错误,就能增加成功的概率。
沃伦·巴菲特建议:列出自己最想实现的 25 件事,按重要性进行排序,然后安排时间去做排名前 5 的事情,并 不惜一切代价极力避免去做剩下的 20 件事 ,因为这 20 件事其实不够重要,却又有很大的诱惑力,让你无法专心做最重要的那 5 件事。
查理·芒格说:要是知道我将来会死在哪里就好了,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。
有时候反过来想一想,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,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妙用。
8. 演绎思维
预测未来, GPT 将会有不同的演化方向,不同公司的运营理念可能会很不一样。
比如,与 ChatGPT 相比,Claude 的训练成本更低,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,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模型的参数,快速纠正一些不合适的回答,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目前 GPT 就像一个黑盒子,很难通过人为调整参数来控制输出的结果,所以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,需要靠大量的人工去删除一些不恰当的回答。
在《大数据时代》这本书中,作者宣称:知道「是什么」就够了,没必要知道「为什么」。
然而,我并不这么认为,因为盲目使用不知道因果关系的相关性,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
现实中有无数的事例证明, 相关不等于因果 。如果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,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,就像开「盲盒」一样,充满了不确定性,那么它未来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会失控。
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,我们需要运用数据分析思维,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,从越来越多令人困惑的现象中,看清楚事物的本质。
说到底,GPT 是一种语言模型,它的能力无法突破语言模型的边界,就像物理学中的绝对零度不可逾越。
GPT 可以用来做信息转换、文本生成和信息精简,比如回答问题、生成文章、撰写摘要、数据分析、机器翻译、把自然语言翻译成 Python 语言等,但前提是要给 GPT 提供足够多高质量的数据。
另外,对同样一本书,或者一篇文章,或者一份数据,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,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这既是人的优点,也是人的缺点。
对于文学作品,让人产生多样化的主观感受,这样更能彰显文学的魅力。然而,对于客观的数据,分析者如果带有先入为主的看法,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数据,就容易得出有失公允的结论。
尽管 GPT 还存在诸多的能力边界,但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,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,预计将会极大地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。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学习并应用 GPT,做到先人一步,就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下棋的时候,宁输一子,不失一先。因为在很多时候,一步先,步步先。先发优势非常重要,当你占有先机之后,后面的很多事情就好办了。
9. 归纳思维
最后,归纳总结一下,当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来临时,从短期来看,身处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,都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。
但是,我们不必过于忧虑,因为从长期来看,所有人终将从中受益,就像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。
目前 GPT 的作用,主要是用来提升效率、促进思考和启发灵感,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。实际上,支撑人类正常生活的很多东西,与 GPT 并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当然,随着 GPT 的快速更新迭代,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着我们工作、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,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,如今可能已经不再适用。
如果我们能快速适应技术的变化,持续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,就能快人一步,提前享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。
当电力时代来临时,赶紧用上先进的电器;当信息时代来临时,赶紧用上信息工具;当智能时代来临时,赶紧用上智能工具。
如今,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随着 GPT 的快速发展,这种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。因为信息太多,所以要想获取高质量的信息,就会变得更加困难。
很多人的时间,被那些没有营养、让人上瘾的视频所占据,结果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,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,结果沦为算法的奴隶而不自知。
要想扭转这个局面,你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分析的 9 种思维,并且学以致用,进而更好地驾驭 GPT,让自己成为算法的主人。
总之,目标思维、对比思维、细分思维就像房屋的地基,可以让你更好地 理解现状和看见差距 ;溯源思维、相关思维、假设思维就像房屋的支柱,可以让你更好地 分析原因和洞见可能 ;逆向思维、演绎思维、归纳思维就像房屋的顶部,可以让你更好地 预测未来和预见指数 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华东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